页面版权所有 (C) 2018 湖北中鑫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鄂ICP备19018533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武汉二分

  • 裕铭建筑

走进中鑫城

湖北中鑫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于2012年2月17日在麻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刘思锦,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凭资质从事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建筑装饰工程等。湖北中鑫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于2012年2月17日在麻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刘思锦,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凭资质从事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建筑装饰工程等。湖北中鑫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于2012年2月17日在麻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

工程案例

行业新闻

大型基础建设工程智能化靠的是什么?
$strTool.escape($info.title)

大型基础建设工程智能化靠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19-04-29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中国各行各业的高速前进。特别是在基础建设方面,包括中国高铁、跨海大桥和机场建设等工程,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说到大型工程行业的智能建造,目前最火的就是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自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提出要加快推进BIM技术在规划、勘探、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以来,国家和地方一直在加大和加速BIM政策与标准落地,推进了BIM市场的迅速发展。  那么BIM到底是什么?国家又为何要大力推进BIM的运用?  简单地说,BIM是一种以三维设计为基础,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的模型。从地理勘探、到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维直至全生命周期的终结,BIM将各种信息整合于一个信息数据库中。  BIM具有可视化、模拟性、优化性、协调性和可出图性等特点,在提高设计质量和施工安装质量的同时,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为建筑工程带来全新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模式,保证了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各方人员都能够协同工作。  随着技术发展驱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BIM的应用也越发广泛。除了我们日常可见的大型建筑、铁路、机场、大桥建设项目,在众多平时看不到的领域中,BIM也发挥了优势。比如在水力水电项目中,通过BIM,在以三维模型为载体的可视化平台上,可进行日照分析、洪水分析计算、堤坝安全性计算以及能耗分析等,从而实现对工程进行设计校审以及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的把控。在医院的迁建工程中,可以利用BIM技术模拟手术流程,从而验证设备与预留空间的配合情况。还可预先对护理流程进行模拟,并验证病房中床边是否有充分的抢救空间。在近年来被热议的智慧城市建设中,BIM也作为其中一部分,给予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力支撑。  从勘察、设计到施工与运维,戴尔赋能BIM全生命周期管理  BIM的出现,有助于消除工程建设行业潜在的设计与施工风险,让设计和施工过程更加透明。但作为一项基于三维工作方式的CPU密集型技术,设计人员的模型文件大小常常从几百M到上千G不等,BIM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对计算机性能方面有着极高的要求,那么计算机算力的提高又是如何赋能BIM的呢?  首先让我们从基建工程的前期勘察阶段说起。在BIM落地以前,包括建桥、挖隧道、铺路、建机场在内的大型基建工程的前期对地形地貌的勘察阶段,往往都需要先用照相机拍摄地形地貌,同时结合人工现场勘探的方式,对土质密度、硬度进行评估,预估项目的工程量和预算。这种方式不仅耗时耗力,估测的精准度往往也不是很高。  而通过BIM,测绘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将大大缩减,而地理数据的电子信息化也将为设计和日后的维护工作提高效益。以戴尔科技集团为地方测绘院提供的解决方案为例,在数据采集阶段,通过无人机对地形地貌进行全方位扫描,戴尔LatitudeRugged坚固本能够在各种复杂严苛环境及天气下进行现场作业,保证数据安全,并在Windows环境下流畅运行GIS+BIM软件,将数据进行初步收集、处理。  而如果需要对100-200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建模,大致就会有60TB左右的存储需求产生,同时在建模运算当中,对运算节点的性能和可靠性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一般需要使用多机配置GPU来组建运算集群加速建模与渲染,集群的运行效率和管理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借助戴尔Rugged坚固机和Precision工作站解决方案,可将海量的数据传输到测绘站,通过算法进行三维地貌建模及监测,从而实现对国土资源的有效管理,。而当需要修建大型基础设施如公路、桥梁、水电站等也可以在这一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模拟以明确可行性及预知风险。在这一过程中,戴尔Precision工作站可通过CFI进行灵活的定制化服务,满足项目对显卡的需求,保证图像拼接及建模渲染性能,将原始建模效率提高10倍以上,并极大的降低了用户的设计人员工作压力。而戴尔工作站全天候运行的稳定性,大大减少了由于组装故障带来的可能产生的数据丢失,建模中断等潜在经济损失。戴尔提供的专业售后上门服务,也降低了客户运维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帮助客户提高行业内竞争力。  在设计、施工和运维阶段,戴尔科技集团端到端解决方案,也为大型基础建设工程提供有力保障。今年9月,上海浦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基本完工并投入运营,从建筑设计阶段到构建云平台,再到安检设施,戴尔科技集团多方位助力上海浦东机场三期的扩建工程中,实现了旅客年吞吐能力提升至8000万人次。  戴尔科技集团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项目提供了从多活数据中心、超融合、视频监控到人工智能的AI支撑平台及人脸识别平台。云平台不仅承载了卫星厅相关应用系统,包括多媒体显示系统、泊位引导系统、登机桥监控系统、智能照明系统、门禁系统、离港转报平台、网管系统、防病毒管理系统等,同时还承载了航站区运营数据主网内的核心生产业务系统,包括航显系统、内通系统、航班查询、收费统计等核心生产业务系统。  在机场安检环节,戴尔科技集团利用AI和大数据分析方面的技术,提供了安防人脸识别系统方案。戴尔AI就绪型Precision工作站预先学习成千上万张人脸图片,掌握、认识和分辨人脸的基本规律,以及大量通缉犯的长相,来识别危险人员。  随着机场吞吐量增大,如何确保机场的安全也成为机场建设的关键因素。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losed-CircuitTelevisionCCTV)建设方面,戴尔科技集团为上海机场集团公司有效规划了CCTV配置、规划视频容量、计算传输宽带,帮助上海浦东机场实现了8000路1080P高清监控,完成了对停机坪、机场跑道、乘客候机厅、安检通道等区域的全面覆盖,让监控范围更大、解晰度更高、夜视能力更强,满足了上海浦东机场超大面积下各个业务场景的安全防范需求,实现数倍于传统监控的观察范围和夜视能力,并赢得了上海浦东机场工作人员的认可。  从设计到施工与运维,戴尔Precision工作站不仅在算力上为BIM提供支持,通过配备DellPrecisionOptimizer优化软件,工作站还可以对包括Autocad、Bentley、3DMAX、Vectorworks、RevitMEP等众多BIM软件运行进行优化,让软、硬件实现更好的匹配和自适应,以发挥设备的最大效能。戴尔Precision工作站还可以通过自动调节,更快地运行ISV应用软件,减少硬件运行Adobe、Autodesk等应用程序的出错概率,为BIM的进程提供稳定性。  从大型公共项目到家装,戴尔在BIM领域的应用场景比你想的还要更广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戴尔科技集团也致力于为各行业BIM的运用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覆盖了森林防火、城市地铁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能源水利水电建设等公共设施的方方面面。  戴尔科技集团为武汉远达恒信科技提供的全球定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支持航拍图片绘制、地图数据输入、空间数据库管理、属性数据库构建、空间查询与分析、图形输出、专题图制作等功能的实现。平台为超过3000公顷森林提供动态防灾服务,森林火灾扑灭率达到100%,挽回经济损失2.9亿元。同时消除森林火灾隐患139次,平均过火面积减少99.9%。  作为一个普通人,你可能觉得BIM离你还很遥远,但其实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果你有给家里装修的经验,就知道这个过程繁琐且猫腻很多,测量、设计、调整方案、施工,往往效果图和实际效果有很大出入,而如果不幸赶上一些无良装修队在作业中不断一些巧立名目的追加费用更是令人头疼不已。戴尔与合作伙伴提供的BIM家装解决方案为公众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结合VR技术和BIM软件,将传统CAD、3DMAX及Excel功能集于一身,实现了将设计施工图和室内测量一体化,用VR的形式展现未来场景,让装修者能身临其境体验装修的最终效果。在电子化的施工模型中,业主也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改线方案是否合理,其中需要的耗材数量、工时和对应价格都一目了然,使装修的全流程透明化。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速,未来BIM的应用场景也将更广。戴尔科技集团也将持续以更新的产品组合和行业解决方案,为基础建设行业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助力BIM的发展和在更多场景的应用。
走出去 中国水电标准品牌开始崛起
$strTool.escape($info.title)

走出去 中国水电标准品牌开始崛起

发布时间:
2019-04-29
阿根廷南部,圣克鲁斯河边,一台台来自中国的重型机械正在施工。地处世界最南端的基什内尔—塞佩尼克水电站将在不久问世,给这片湖光山色的秀美之地,带来充沛的水电。一直遵循欧美标准的阿根廷,在本国历史上最大的水电工程的土建部分,选用了中方技术标准,并对中国大型水电工程的安全标准给予了高度认可。这并不是我国水电标准第一次走出国门。数据显示,在中国承建的93项国外水电项目中,全部采用中国标准的占到18%。  实际上,在水电行业,标准意味着市场,“得标准者得天下”。7月16日,《中国水电技术标准“走出去”研究》成功验收,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这项由国家能源局委托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牵头组织开展的课题研究成果,将有利于推动我国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打造中国水电标准品牌,助力我国进一步掌握水电标准的“话语权”。  制定接轨国际的标准路线  从非洲大陆的苏丹麦洛维大坝,到美洲的厄瓜多尔辛克雷水电站;从马来西亚的巴贡,到老挝的南欧江梯级电站,中国水电已然实现了从“跟跑者”到“并行者”、再开始到“引领者”的巨大飞跃。  但是,商业环境和游戏规则的差异性、国情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商业谈判和合同管理的专业性、项目管理和系统风险的多变性等,仍在考验着“拓荒者”的智慧和毅力。  在巴基斯坦的某项目,就曾因标准不满足电网接入要求,设备面临重新更换的困境,导致工期推迟了半年之久。而这,只不过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遭遇投资风险的一个缩影。  对此,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表示,“中国水电历经百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从规模、效益、成就,到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再到科技水平和装备制造水平上都已是世界领先。但技术标准成了我国水电对外技术交流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瓶颈之一。水电行业技术标准作为水电行业发展历程中技术和经验的总结,为我国水电工程的安全运行、水电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行业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水电行业标准化工作对规范和指导我国水电行业发展,推动中国水电‘走出去’意义重大。”  为系统解决水电“走出去”面临的诸多问题,2017年2月,国家能源局委托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组织开展中国水电技术标准“走出去”课题研究。历时近两年,课题组于近日编制完成了《中国承建国际水电工程使用技术标准目录》和《中国承建国际水电工程使用技术标准应用汇编》,系统对比分析了中外水电技术标准,提出了我国水电标准国际化工作方案,按“接轨国际、适应国情”的理念,系统地建立了水电行业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按满足国内外水电工程建设的要求编制了《水电行业技术标准目录》(英文版),并按“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搭建了水电技术中、英文标准查询平台。  编译高水平的英文版标准  “中国水电标准‘走出去’研究,将我国水电行业从规划设计到招投标建设,再到运行管理阶段的规范和标准,与国际标准进行了对比。研究成果为今后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打造中国水电标准品牌,以水电标准质量提升支撑引领中国水电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清华大学院士张楚汉说。  在《中国水电技术标准“走出去”研究》验收会上,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建平表示,中国水电工程技术水平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已形成设计各阶段、各专业的相对成熟和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发布了《水电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表》(2017版),有力地支撑了水电建设的快速发展。  然而,中国水电标准“走出去”也并非一帆风顺。周建平表示,由于国内水电及相关行业标准缺少公开发行的英文版,更缺乏在国际上广泛的推介,致使国际水电工程界对中国技术标准缺乏了解,中国企业在争取国外水利工程采用中国标准时缺乏说服力。  鉴于中国水电产业“走出去”的实际需求及中国水电行业标准化工作的现状,课题研究组建议,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标准化工作管理部门应尽快出台关于促进中国水电技术标准“走出去”的指导意见,组建与国际接轨的水电标准化管理组织,发布“接轨国际、适应国情”的《中国水电技术标准体系表》,建立水电标准化专家库,并对重要的条文说明进行翻译,并在水电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中,借鉴国际标准制定的理念和方法,提升标准质量。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郑声安表示,《中国水电技术标准“走出去”研究》成功验收,只是水电标准“走出去”取得的初步成果,接下来还需要对众多标准进行梳理,并抓好水力发电项目全文强标的编制工作。特别是,要请国外顶级专家参与到标准翻译工作中,出版让各国都能看懂的英文版中国标准,才能进一步推进中国水电标准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使用。  依托工程推介“中国标准”  实际上,标准国际化是个漫长过程,中国水电标准“走出去”研究成果验收只是一个新的开始。郑声安说,之后还需要按照研究成果制定的“接轨国际、适应国情”的体系框架结构,开展标准编制、翻译和推广工作,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我国的水电技术标准的内涵,构建先进的绿色水电技术标准体系,加强我国水电技术标准体系的动态维护,不断完善《中国水电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表》。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贾金生则用“对标国际、强化科学、突出重点、加强推广”十六字概括了今后推进中国水电标准“走出去”要做的重点工作。他说,要依靠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这家行业管理单位,继续组织全行业不断地比较分析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区别,并讲清楚差异存在的科学性,以及我国标准的优势所在,并依托工程项目把我国水电标准推出国门,让国外接受我们的标准理念。  “推介过程很重要,只有一个工程一个工程的推介,让对方深入了解我们的水电标准既安全又经济,才能让甲方慢慢习惯并接受中国规范技术标准。此外,必要的培训和宣传中国水电标准也必不可少。”贾金生说。  走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国门的“青涩”,迎来如今驰骋海外疆场,引领国际水电发展的中国水电,保持着对亚洲、非洲等传统市场的优势地位,对南美洲地区水电业务开发的规模日益扩大,与80多个国家建立了水电开发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中国标准”也将随着中国水电企业在全球水电开发中崛起,逐步推向国际市场。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创新
$strTool.escape($info.title)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创新

发布时间:
2019-04-29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号)和住建部关于“试点地区继续深化改革,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要求,我市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以更好更快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导向,制定印发《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连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大政办发﹝2019﹞63号),提出进一步实施“两精简、两压缩”,采取一系列深化改革创新举措,实现大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全覆盖,到2019年底,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65个工作日以内。  在改革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减、放、并、转、调”,精简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通过深化改革,我市共取消、下放、合并办理、转变管理方式、调整审批时序19项审批事项;调整后,项目前期策划生成机制(政府内部协调)事项共计36项,项目审批阶段事项共计56项。进一步缩小施工图审查范围,除试点期间提出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给排水管网、路灯照明、绿化、硬质铺装取消施工图审查外,又取消小型房屋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图审查,同时提出取消建设管理部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备案。取消施工图审查后最长可为企业节约20余天审批时间。简化施工许可阶段办理环节,取消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和安全监督手续,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前的现场踏勘,申请领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由8天缩短至3天。对于建筑面积小于500平方米的装修改造或用途变更项目,其主体已经消防验收合格的,不再办理施工许可证。  通过精简审批环节和审批事项,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探索压缩审批阶段。对用地要求明确、规划条件确定的项目,带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出让土地的项目,用地预审后选址和规模等无变化的项目,可将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与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合并。对于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但已有经批准的勘察及设计技术依据的,并且施工图设计文件已经全部完成的工程建设项目,可以将工程建设许可和施工许可合并为一个阶段。按照上述阶段合并要求,针对不同类别工程建设项目分别制定不同阶段合并流程图。实施精简审批环节和审批事项、压缩审批阶段后,我市简易低风险类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审批,总时限最短可压缩至29个工作日以内,财政投融资类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审批,总时限最短可压缩至54个工作日以内。  为了提高审批效率,我市对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平台进行功能优化,将申报页面调整为以项目申报为核心,简化申报流程,并研究运用大数据分析方式进一步完善平台管理辅助决策功能,同时,继续完善平台在线监管、全过程跟踪督办及审批节点控制等功能,使其具备“多规合一”业务协同、统一受理、并联审批、实时流转、统计分析、跟踪督办、监督管理等功能。另外,已上线运行的数字化审图系统,满足施工图无纸化申报、在线审查、技术服务和电子签章,实现全过程留痕和审查结果透明。充分利用移动审批应用建立的“大连工程审批”移动APP系统,实现联合审批移动端服务,为办事人员提供信息公开、办事预约、手机取号、表单预填、办件查询、咨询投诉、二维码查询等功能,创建了移动审批新模式。  进一步完善“前台受理、后台审核”机制,依托各级审批大厅为四个审批阶段设置集综合窗口和综合办公区于一体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区。将原本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多个审批服务事项集成到专区四个阶段窗口统一办理。各部门抽调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骨干人员组成审批队伍,提供集统一收件、出件、咨询、辅导、协调和代办一条龙服务。真正实现了“一次申报、一口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发证”,为企业办事节约一半以上的时间和其他成本。  为了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进度,强化政企互动,部门与部门之间协同,实现项目审批全程追踪与考核,建立独具大连特色的“六个一”工作模式,即:“一张项目清单”囊括联合审批平台运行至今共计2000余个项目;“一支代办队伍”由全市88名签订合同的代办员组成,为不熟悉业务流程的申报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一个项目管理群”含788个项目审批微信群,各相关部门各级相关领导全部进群,打通项目审批“最后一公里”;“一项联席会议制度”各区市县定期举行,累计近百次,协调调度项目审批进度;“一个审批平台”杜绝审批行为“体外循环”并通过平台监控各个部门审批质量和效率,彻底同审批超时说不;“一月一考核”按月对各地区实行量化评分,结合通报制度促进各地区各部门提高审批服务质量。工程类型全覆盖、办理全流程。本次深化改革还将交通和水利等非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纳入改革范围,在试点城市率先实现改革全流程全覆盖。

公司新闻

大型基础建设工程智能化靠的是什么?
$strTool.escape($info.title)

大型基础建设工程智能化靠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19-04-29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中国各行各业的高速前进。特别是在基础建设方面,包括中国高铁、跨海大桥和机场建设等工程,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说到大型工程行业的智能建造,目前最火的就是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自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提出要加快推进BIM技术在规划、勘探、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以来,国家和地方一直在加大和加速BIM政策与标准落地,推进了BIM市场的迅速发展。  那么BIM到底是什么?国家又为何要大力推进BIM的运用?  简单地说,BIM是一种以三维设计为基础,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的模型。从地理勘探、到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维直至全生命周期的终结,BIM将各种信息整合于一个信息数据库中。  BIM具有可视化、模拟性、优化性、协调性和可出图性等特点,在提高设计质量和施工安装质量的同时,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为建筑工程带来全新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模式,保证了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各方人员都能够协同工作。  随着技术发展驱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BIM的应用也越发广泛。除了我们日常可见的大型建筑、铁路、机场、大桥建设项目,在众多平时看不到的领域中,BIM也发挥了优势。比如在水力水电项目中,通过BIM,在以三维模型为载体的可视化平台上,可进行日照分析、洪水分析计算、堤坝安全性计算以及能耗分析等,从而实现对工程进行设计校审以及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的把控。在医院的迁建工程中,可以利用BIM技术模拟手术流程,从而验证设备与预留空间的配合情况。还可预先对护理流程进行模拟,并验证病房中床边是否有充分的抢救空间。在近年来被热议的智慧城市建设中,BIM也作为其中一部分,给予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力支撑。  从勘察、设计到施工与运维,戴尔赋能BIM全生命周期管理  BIM的出现,有助于消除工程建设行业潜在的设计与施工风险,让设计和施工过程更加透明。但作为一项基于三维工作方式的CPU密集型技术,设计人员的模型文件大小常常从几百M到上千G不等,BIM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对计算机性能方面有着极高的要求,那么计算机算力的提高又是如何赋能BIM的呢?  首先让我们从基建工程的前期勘察阶段说起。在BIM落地以前,包括建桥、挖隧道、铺路、建机场在内的大型基建工程的前期对地形地貌的勘察阶段,往往都需要先用照相机拍摄地形地貌,同时结合人工现场勘探的方式,对土质密度、硬度进行评估,预估项目的工程量和预算。这种方式不仅耗时耗力,估测的精准度往往也不是很高。  而通过BIM,测绘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将大大缩减,而地理数据的电子信息化也将为设计和日后的维护工作提高效益。以戴尔科技集团为地方测绘院提供的解决方案为例,在数据采集阶段,通过无人机对地形地貌进行全方位扫描,戴尔LatitudeRugged坚固本能够在各种复杂严苛环境及天气下进行现场作业,保证数据安全,并在Windows环境下流畅运行GIS+BIM软件,将数据进行初步收集、处理。  而如果需要对100-200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建模,大致就会有60TB左右的存储需求产生,同时在建模运算当中,对运算节点的性能和可靠性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一般需要使用多机配置GPU来组建运算集群加速建模与渲染,集群的运行效率和管理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借助戴尔Rugged坚固机和Precision工作站解决方案,可将海量的数据传输到测绘站,通过算法进行三维地貌建模及监测,从而实现对国土资源的有效管理,。而当需要修建大型基础设施如公路、桥梁、水电站等也可以在这一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模拟以明确可行性及预知风险。在这一过程中,戴尔Precision工作站可通过CFI进行灵活的定制化服务,满足项目对显卡的需求,保证图像拼接及建模渲染性能,将原始建模效率提高10倍以上,并极大的降低了用户的设计人员工作压力。而戴尔工作站全天候运行的稳定性,大大减少了由于组装故障带来的可能产生的数据丢失,建模中断等潜在经济损失。戴尔提供的专业售后上门服务,也降低了客户运维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帮助客户提高行业内竞争力。  在设计、施工和运维阶段,戴尔科技集团端到端解决方案,也为大型基础建设工程提供有力保障。今年9月,上海浦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基本完工并投入运营,从建筑设计阶段到构建云平台,再到安检设施,戴尔科技集团多方位助力上海浦东机场三期的扩建工程中,实现了旅客年吞吐能力提升至8000万人次。  戴尔科技集团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项目提供了从多活数据中心、超融合、视频监控到人工智能的AI支撑平台及人脸识别平台。云平台不仅承载了卫星厅相关应用系统,包括多媒体显示系统、泊位引导系统、登机桥监控系统、智能照明系统、门禁系统、离港转报平台、网管系统、防病毒管理系统等,同时还承载了航站区运营数据主网内的核心生产业务系统,包括航显系统、内通系统、航班查询、收费统计等核心生产业务系统。  在机场安检环节,戴尔科技集团利用AI和大数据分析方面的技术,提供了安防人脸识别系统方案。戴尔AI就绪型Precision工作站预先学习成千上万张人脸图片,掌握、认识和分辨人脸的基本规律,以及大量通缉犯的长相,来识别危险人员。  随着机场吞吐量增大,如何确保机场的安全也成为机场建设的关键因素。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losed-CircuitTelevisionCCTV)建设方面,戴尔科技集团为上海机场集团公司有效规划了CCTV配置、规划视频容量、计算传输宽带,帮助上海浦东机场实现了8000路1080P高清监控,完成了对停机坪、机场跑道、乘客候机厅、安检通道等区域的全面覆盖,让监控范围更大、解晰度更高、夜视能力更强,满足了上海浦东机场超大面积下各个业务场景的安全防范需求,实现数倍于传统监控的观察范围和夜视能力,并赢得了上海浦东机场工作人员的认可。  从设计到施工与运维,戴尔Precision工作站不仅在算力上为BIM提供支持,通过配备DellPrecisionOptimizer优化软件,工作站还可以对包括Autocad、Bentley、3DMAX、Vectorworks、RevitMEP等众多BIM软件运行进行优化,让软、硬件实现更好的匹配和自适应,以发挥设备的最大效能。戴尔Precision工作站还可以通过自动调节,更快地运行ISV应用软件,减少硬件运行Adobe、Autodesk等应用程序的出错概率,为BIM的进程提供稳定性。  从大型公共项目到家装,戴尔在BIM领域的应用场景比你想的还要更广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戴尔科技集团也致力于为各行业BIM的运用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覆盖了森林防火、城市地铁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能源水利水电建设等公共设施的方方面面。  戴尔科技集团为武汉远达恒信科技提供的全球定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支持航拍图片绘制、地图数据输入、空间数据库管理、属性数据库构建、空间查询与分析、图形输出、专题图制作等功能的实现。平台为超过3000公顷森林提供动态防灾服务,森林火灾扑灭率达到100%,挽回经济损失2.9亿元。同时消除森林火灾隐患139次,平均过火面积减少99.9%。  作为一个普通人,你可能觉得BIM离你还很遥远,但其实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果你有给家里装修的经验,就知道这个过程繁琐且猫腻很多,测量、设计、调整方案、施工,往往效果图和实际效果有很大出入,而如果不幸赶上一些无良装修队在作业中不断一些巧立名目的追加费用更是令人头疼不已。戴尔与合作伙伴提供的BIM家装解决方案为公众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结合VR技术和BIM软件,将传统CAD、3DMAX及Excel功能集于一身,实现了将设计施工图和室内测量一体化,用VR的形式展现未来场景,让装修者能身临其境体验装修的最终效果。在电子化的施工模型中,业主也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改线方案是否合理,其中需要的耗材数量、工时和对应价格都一目了然,使装修的全流程透明化。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速,未来BIM的应用场景也将更广。戴尔科技集团也将持续以更新的产品组合和行业解决方案,为基础建设行业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助力BIM的发展和在更多场景的应用。
走出去 中国水电标准品牌开始崛起
$strTool.escape($info.title)

走出去 中国水电标准品牌开始崛起

发布时间:
2019-04-29
阿根廷南部,圣克鲁斯河边,一台台来自中国的重型机械正在施工。地处世界最南端的基什内尔—塞佩尼克水电站将在不久问世,给这片湖光山色的秀美之地,带来充沛的水电。一直遵循欧美标准的阿根廷,在本国历史上最大的水电工程的土建部分,选用了中方技术标准,并对中国大型水电工程的安全标准给予了高度认可。这并不是我国水电标准第一次走出国门。数据显示,在中国承建的93项国外水电项目中,全部采用中国标准的占到18%。  实际上,在水电行业,标准意味着市场,“得标准者得天下”。7月16日,《中国水电技术标准“走出去”研究》成功验收,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这项由国家能源局委托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牵头组织开展的课题研究成果,将有利于推动我国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打造中国水电标准品牌,助力我国进一步掌握水电标准的“话语权”。  制定接轨国际的标准路线  从非洲大陆的苏丹麦洛维大坝,到美洲的厄瓜多尔辛克雷水电站;从马来西亚的巴贡,到老挝的南欧江梯级电站,中国水电已然实现了从“跟跑者”到“并行者”、再开始到“引领者”的巨大飞跃。  但是,商业环境和游戏规则的差异性、国情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商业谈判和合同管理的专业性、项目管理和系统风险的多变性等,仍在考验着“拓荒者”的智慧和毅力。  在巴基斯坦的某项目,就曾因标准不满足电网接入要求,设备面临重新更换的困境,导致工期推迟了半年之久。而这,只不过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遭遇投资风险的一个缩影。  对此,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表示,“中国水电历经百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从规模、效益、成就,到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再到科技水平和装备制造水平上都已是世界领先。但技术标准成了我国水电对外技术交流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瓶颈之一。水电行业技术标准作为水电行业发展历程中技术和经验的总结,为我国水电工程的安全运行、水电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行业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水电行业标准化工作对规范和指导我国水电行业发展,推动中国水电‘走出去’意义重大。”  为系统解决水电“走出去”面临的诸多问题,2017年2月,国家能源局委托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组织开展中国水电技术标准“走出去”课题研究。历时近两年,课题组于近日编制完成了《中国承建国际水电工程使用技术标准目录》和《中国承建国际水电工程使用技术标准应用汇编》,系统对比分析了中外水电技术标准,提出了我国水电标准国际化工作方案,按“接轨国际、适应国情”的理念,系统地建立了水电行业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按满足国内外水电工程建设的要求编制了《水电行业技术标准目录》(英文版),并按“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搭建了水电技术中、英文标准查询平台。  编译高水平的英文版标准  “中国水电标准‘走出去’研究,将我国水电行业从规划设计到招投标建设,再到运行管理阶段的规范和标准,与国际标准进行了对比。研究成果为今后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打造中国水电标准品牌,以水电标准质量提升支撑引领中国水电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清华大学院士张楚汉说。  在《中国水电技术标准“走出去”研究》验收会上,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建平表示,中国水电工程技术水平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已形成设计各阶段、各专业的相对成熟和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发布了《水电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表》(2017版),有力地支撑了水电建设的快速发展。  然而,中国水电标准“走出去”也并非一帆风顺。周建平表示,由于国内水电及相关行业标准缺少公开发行的英文版,更缺乏在国际上广泛的推介,致使国际水电工程界对中国技术标准缺乏了解,中国企业在争取国外水利工程采用中国标准时缺乏说服力。  鉴于中国水电产业“走出去”的实际需求及中国水电行业标准化工作的现状,课题研究组建议,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标准化工作管理部门应尽快出台关于促进中国水电技术标准“走出去”的指导意见,组建与国际接轨的水电标准化管理组织,发布“接轨国际、适应国情”的《中国水电技术标准体系表》,建立水电标准化专家库,并对重要的条文说明进行翻译,并在水电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中,借鉴国际标准制定的理念和方法,提升标准质量。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郑声安表示,《中国水电技术标准“走出去”研究》成功验收,只是水电标准“走出去”取得的初步成果,接下来还需要对众多标准进行梳理,并抓好水力发电项目全文强标的编制工作。特别是,要请国外顶级专家参与到标准翻译工作中,出版让各国都能看懂的英文版中国标准,才能进一步推进中国水电标准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使用。  依托工程推介“中国标准”  实际上,标准国际化是个漫长过程,中国水电标准“走出去”研究成果验收只是一个新的开始。郑声安说,之后还需要按照研究成果制定的“接轨国际、适应国情”的体系框架结构,开展标准编制、翻译和推广工作,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我国的水电技术标准的内涵,构建先进的绿色水电技术标准体系,加强我国水电技术标准体系的动态维护,不断完善《中国水电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表》。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贾金生则用“对标国际、强化科学、突出重点、加强推广”十六字概括了今后推进中国水电标准“走出去”要做的重点工作。他说,要依靠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这家行业管理单位,继续组织全行业不断地比较分析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区别,并讲清楚差异存在的科学性,以及我国标准的优势所在,并依托工程项目把我国水电标准推出国门,让国外接受我们的标准理念。  “推介过程很重要,只有一个工程一个工程的推介,让对方深入了解我们的水电标准既安全又经济,才能让甲方慢慢习惯并接受中国规范技术标准。此外,必要的培训和宣传中国水电标准也必不可少。”贾金生说。  走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国门的“青涩”,迎来如今驰骋海外疆场,引领国际水电发展的中国水电,保持着对亚洲、非洲等传统市场的优势地位,对南美洲地区水电业务开发的规模日益扩大,与80多个国家建立了水电开发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中国标准”也将随着中国水电企业在全球水电开发中崛起,逐步推向国际市场。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创新
$strTool.escape($info.title)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创新

发布时间:
2019-04-29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号)和住建部关于“试点地区继续深化改革,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要求,我市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以更好更快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导向,制定印发《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连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大政办发﹝2019﹞63号),提出进一步实施“两精简、两压缩”,采取一系列深化改革创新举措,实现大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全覆盖,到2019年底,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65个工作日以内。  在改革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减、放、并、转、调”,精简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通过深化改革,我市共取消、下放、合并办理、转变管理方式、调整审批时序19项审批事项;调整后,项目前期策划生成机制(政府内部协调)事项共计36项,项目审批阶段事项共计56项。进一步缩小施工图审查范围,除试点期间提出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给排水管网、路灯照明、绿化、硬质铺装取消施工图审查外,又取消小型房屋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图审查,同时提出取消建设管理部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备案。取消施工图审查后最长可为企业节约20余天审批时间。简化施工许可阶段办理环节,取消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和安全监督手续,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前的现场踏勘,申请领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由8天缩短至3天。对于建筑面积小于500平方米的装修改造或用途变更项目,其主体已经消防验收合格的,不再办理施工许可证。  通过精简审批环节和审批事项,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探索压缩审批阶段。对用地要求明确、规划条件确定的项目,带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出让土地的项目,用地预审后选址和规模等无变化的项目,可将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与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合并。对于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但已有经批准的勘察及设计技术依据的,并且施工图设计文件已经全部完成的工程建设项目,可以将工程建设许可和施工许可合并为一个阶段。按照上述阶段合并要求,针对不同类别工程建设项目分别制定不同阶段合并流程图。实施精简审批环节和审批事项、压缩审批阶段后,我市简易低风险类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审批,总时限最短可压缩至29个工作日以内,财政投融资类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审批,总时限最短可压缩至54个工作日以内。  为了提高审批效率,我市对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平台进行功能优化,将申报页面调整为以项目申报为核心,简化申报流程,并研究运用大数据分析方式进一步完善平台管理辅助决策功能,同时,继续完善平台在线监管、全过程跟踪督办及审批节点控制等功能,使其具备“多规合一”业务协同、统一受理、并联审批、实时流转、统计分析、跟踪督办、监督管理等功能。另外,已上线运行的数字化审图系统,满足施工图无纸化申报、在线审查、技术服务和电子签章,实现全过程留痕和审查结果透明。充分利用移动审批应用建立的“大连工程审批”移动APP系统,实现联合审批移动端服务,为办事人员提供信息公开、办事预约、手机取号、表单预填、办件查询、咨询投诉、二维码查询等功能,创建了移动审批新模式。  进一步完善“前台受理、后台审核”机制,依托各级审批大厅为四个审批阶段设置集综合窗口和综合办公区于一体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区。将原本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多个审批服务事项集成到专区四个阶段窗口统一办理。各部门抽调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骨干人员组成审批队伍,提供集统一收件、出件、咨询、辅导、协调和代办一条龙服务。真正实现了“一次申报、一口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发证”,为企业办事节约一半以上的时间和其他成本。  为了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进度,强化政企互动,部门与部门之间协同,实现项目审批全程追踪与考核,建立独具大连特色的“六个一”工作模式,即:“一张项目清单”囊括联合审批平台运行至今共计2000余个项目;“一支代办队伍”由全市88名签订合同的代办员组成,为不熟悉业务流程的申报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一个项目管理群”含788个项目审批微信群,各相关部门各级相关领导全部进群,打通项目审批“最后一公里”;“一项联席会议制度”各区市县定期举行,累计近百次,协调调度项目审批进度;“一个审批平台”杜绝审批行为“体外循环”并通过平台监控各个部门审批质量和效率,彻底同审批超时说不;“一月一考核”按月对各地区实行量化评分,结合通报制度促进各地区各部门提高审批服务质量。工程类型全覆盖、办理全流程。本次深化改革还将交通和水利等非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纳入改革范围,在试点城市率先实现改革全流程全覆盖。

荣誉资质